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1: 首页 > 业务工作 > 社会事务

一盏希望的灯 疫情期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07-07 来源:
  疫情发生后,对病毒的未知、恐慌,很容易让青少年变得敏感、易怒、焦虑。教学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也打乱了孩子们原有的学习节奏,加重孩子们的心理危机。

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青少年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锡盟安神医院心理科积极行动,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先后多次深入中小学,为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引导青少年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

5月24日上午,心理治疗师韩汪慧赴锡林浩特市一中为近200名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心理讲座,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月1日下午,心理治疗师韩汪慧应邀为盟蒙中近500名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自己的生命,学会接纳自我、塑造自我,让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

6月7日—8日两天,为积极做好西乌旗地区高考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心理治疗师杨宏光、精神科医生乌兰格日勒赴西乌旗考点驻点值守,为考试期间突发情绪异常的考生提供疏导和治疗。

锡盟安神医院开设了心理援助热线0479-8235959,24小时提供线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锡林郭勒盟构建起了一条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安全防护网,并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应对措施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宣教视频。

应对措施

1.增加亲子互动,协助孩子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现状

父母要和孩子有丰富亲子活动,比如陪孩子读同一本书,和孩子下一盘棋,和孩子一起打一把游戏,或者和孩子一起运动等,增加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2.调整自身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播

在青少年的家庭当中,父母的心态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焦虑的情绪是传染的。因此,父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

3.关注孩子的变化

孩子的问题往往最先在家里呈现出来。因为孩子往往会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同伴或者老师知道后,会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因此在学校,孩子会尽可能隐藏自己的情绪问题。一旦回到家,情绪无法压抑后就会爆发出来,表现为忽然变得容易发脾气,不爱搭理人,常常独处,平时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懒散,失眠等。

4.多倾听,多理解,少建议,不说教,保持良好的沟通情绪

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可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们的感受,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孩童时期,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往往更需要的是倾听、理解和情绪的宣泄,而非建议和指导。只有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我们的沟通渠道才能一直保持通畅。

5.加强生命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孩子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大自然。

6.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陪伴等方式无法改善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青少年的心理是动态变化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各方共同努力为其营造温和、民主、有爱的家庭环境,引导其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青少年极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