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6个旗市(区)被确定为自治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首批19个旗县(市区)先行地区后,在自治区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通过了自治区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验收。此次普查涉及内容广泛,除了实地考察外,还需收集、整理一系列历史资料,包括现有地名、暂用名、尚未命名的地名现状和分布,以及当地历史、自然特征、民族、风俗传统等情况,通过这次地名普查,我盟地名数据库、地名储备库、地名资料库得到相应完善。
(一)编辑出版了全盟行政区划图及地名志。全盟苏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部完成,行政区域界线的勘测、内业成果整理和报批工作也全部结束。为了进一步完善地名普查档案资料,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利用和开发,提高实际利用效果,更好地宣传、促进和发展我盟地方经济建设,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地名资料库得到相应完善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出版了全盟行政区划图,各相关旗市(区)也陆续出版了本地区的行政区划图。通过地名普查各相关旗市(区)收集了大量本地区旗(市)志、地名志、历史文化遗迹资料、文史资料、与周边旗县勘界协议、旗(市)域地图以及1982年旗(市)地名普查的详细档案,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和完善,基本摸清了30年地名变化情况,并聘请了专业人士以及精通蒙古语翻译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从地名沿革、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把关,有效解决了数据信息考证、蒙汉语翻译书写、蒙语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等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为编辑出版各相关旗市(区)本地区地名志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目前,二连浩特市已编辑出版了地名志;阿巴嘎旗对地名志条目、内容进行了校对,正在编辑阶段;苏尼特左旗初稿已完成,待旗编纂委员会审核后出版;苏尼特右旗已将撰写完成的地名条目和历史地名条目反馈给了各个苏木镇的审核组审核把关,待全部审核通过后报旗编纂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出版;东乌珠穆沁旗编纂地名志工作已基本完成,待封面设计及图片审定后出版印刷。
(二)补充和完善了全盟地名数据库。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我盟完成了人文地理实体和自然地理实体两大类地名及附加属性信息。共9大类、27至39子类、17321条地名信息数据;属性信息种类较齐全,普查地名目录、地名成果表、地名标志登记表内容齐备,共装订成果表167册;地名含义及沿革文字表述简洁完整、解释规范、信息丰富;各类地名的汉语拼写和蒙古语地名的音译转写符合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对2688条不规范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进行数据录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全盟地名数据库。
(三)提升地名信息的服务功能。在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全盟行政区划图,又着重抓好完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更新完善各类地名标志,准确使用各类规范地名。普查后全盟共增设地名标志54块,其中:对中蒙边界线我方一侧纵深10公里以内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16块(其中:二连浩特市5块、苏尼特右旗 2块、苏尼特左旗2 块、东乌珠穆沁旗2块、阿巴嘎旗5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