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309.96公里,西邻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土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人。近年来,苏尼特左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蜕变式发展。
畜牧业方面。苏尼特左旗位于世界四大天然牧场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西北部,全旗牲畜头数达112.58万头只,其中羊存栏91.95万只、牛存栏16.85万头、马存栏3.26万匹、驼存栏0.52万峰。苏尼特左旗按照“南牛北羊、优羊增牛、保护马和驼”发展思路,以“扩数量、提质量、增产量”为抓手,积极构建以苏尼特羊为主体,以蒙古牛蒙古马、骆驼羊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通过在设施畜牧业、种业振兴、特色产业扶持、饲草供给、社会化服务、抗灾救灾、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等方面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全面推动畜牧转型升级,加快建成牧业基础夯实、产业优势突出畜牧业强县。大力推动设施畜牧业发展,扶持全旗10处肉牛规模化舍饲养殖基地年内建成3万平方米暖棚,推行实施肉牛托管代养和集中育肥社会化服务,肉牛舍饲规模达1.7万余头。探索建立社会化+三级饲草储备体系,全旗建成旗级饲草收储加工交易一体化园区1处、饲草储备库35处、储草棚2495处,饲草储备能力达到13万吨;按照“政府出资建设、合作社经营、属地政府监管”的模式,大力推广全混日粮加工调运社会化服务,政府投资建成全混日粮加工站11处、牧户自建8处,日加工能力达630吨,有效提升全旗饲草供给水平和畜牧业抗灾应急能力。加快推进地方特色种业振兴,建成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蒙古牛国家保种场、自治区级苏尼特羊核心育种场、自治区级蒙古牛保种场、自治区级双峰驼保种场、盟级蒙古马保种场各1处。强化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正式发布“中国羊产业·锡林郭勒指数”,6家传统奶制品企业获得锡林郭勒奶酪品牌授权,2 家企业获得“蒙”字标认证和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苏尼特羊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苏尼特左旗荣获“绵羊数字化育种示范基地”称号。
矿产资源方面。苏尼特左旗矿产资源丰富,全旗已发现矿产35种和矿产地46处,优势矿产有煤炭、铀等能源矿产和铜、钨、钼、金、萤石、化肥用蛇纹岩等,探明煤炭资源量38亿吨,黄金金属量10吨,钼、铜、钨等金属量分别为13.65万吨、7.35万吨、9.56万吨。萤石资源量达1900万吨,蛇纹岩资源量6.3亿吨。全旗现有金矿2座,有1000万吨大型露天煤矿1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2000万吨调规进程。围绕发展褐煤产业链,大唐鼎旺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中煤芒来2×66万千瓦火电项目核准落地,正在积极谋划二期2×66万千瓦、4×100千瓦调峰电厂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产业链为延伸,煤电联营一体化发展的工业体系。
新能源方面。苏尼特左旗地势平坦开阔,风光资源富集,太阳能年均日照时间3100小时以上,70米高平均风速达到8米/秒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到2000万千瓦。近年来,苏尼特左旗深入落实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要求,致力于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引进蒙能、京能、深能等7家大型国有企业,新能源并网和在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苏尼特左旗的崭新名片。
旅游业方面。苏尼特左旗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壮美,旅游资源独特,被国家和自治区命名为“五乡三基地”,有德格苏(绳艺)、塔穆嘎(印记)、沙嘎(踝骨)、蒙古刺绣等接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吉鲁根”那达慕、苏尼特“乌兰伊德”美食文化节、“浩瀚宝马”马文化节、“沙漠之舟”骆驼文化节等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苏尼特左旗按照“一轴三区”发展布局,由南北贯穿全旗境内干线公路为轴,划分为南、中、北的三个特色景区,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积极打造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璀璨明珠。南部区,以恩格尔河湿地公园、百赢宝日沙漠度假营、“越野e族”浑善达克沙漠基地、努克斯河流域探险等活动项目为主的沙漠绿洲深度探险旅游区。中部区,以苏尼特博物馆、吉鲁根蒙古汗城、吉鲁根文化敖包、蒙古包文化艺术馆组成的民俗文化展示与体验区。北部区,以宝德尔草原石林地质公园、查干敖包庙红色庙宇、洪格尔岩画、阿日善(药泉)、边境戈壁、草原拓展与探险等旅游观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