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推进农牧产品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促进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盟聚焦“一区一带一集群两基地”建设,做强做大肉羊、肉牛两大主导产业,做精地方特色乳制品和马、骆驼等特色畜牧业。一是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2023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220万头,同比增加8万头,肉牛舍饲圈养存栏达6万头。创建了77家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提升改造81家规模养殖场(户)。2023年牧业年度,肉羊存栏1100万只,同比增加38万只(舍饲养殖)。依托自治区现代马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启动实施蒙古马保护工程,围绕“中国马都”建设,大力挖掘马文化旅游,推进马产品开发加工及市场开拓,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全盟马存栏26万匹,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挤奶马达到1.5万匹,马奶产量0.5万吨。骆驼稳定在1.45万峰,其中挤奶驼达到0.2万峰,驼奶产量0.1万吨。二是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一)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从基础设施、饲草、农机、育肥等多维度给予补贴,扶持推广“户繁企育”合作养殖模式,并支持育肥牛在盟内屠宰企业精深加工。(二)提升肉羊及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肉羊屠宰精细分割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冷鲜肉制品、低温肉制品、营养保健肉制品、熟制品、火锅涮品、即食产品和烧烤产品等,争取多做C端产品,全面提升羊肉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全盟屠宰加工肉羊415万只羊,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精深加工率达到80%,羊皮、羊尾脂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85%。(三)培育传统奶制品产业。。全盟乳制品生产企业19家、获得登记注册的地方特色乳制品小作坊711家(在全区的占比达到52%和60%)、家庭式作坊1500余家。年内扶持12家地方特色乳制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为QS认证企业。全盟奶畜存栏达到29万头,奶产量达到59.4万吨,传统奶制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实施“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工作,奶酪品牌授权经营主体达17家。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呼和浩特市旗舰店、锡林浩特市旗舰店建成运营。举办全盟第四届“锡林郭勒奶酪”品鉴评选会,在锡林浩特市举办地方特色乳制品展示展销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积极对接国内大型商超、专业营销团队,推动品牌产品进入主要城市消费市场实现优质优价。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在20多种传统乳制品基础上,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产品品类、口味、包装等各方面下足功夫,极大丰富了地方特色乳制品产品的种类,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三是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展农牧业农村牧区多元功能价值,稳步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建设,统筹推进产加销、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深挖乡村产业潜力,培育打造乡村发展新业态新典型。
二、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完善农牧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立足本地特色畜牧业发展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全面发展。制定出台《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发展2023年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乳清加工产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从奶牛引进、奶站建设、手工坊升级、乳清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全面推进奶业振兴。印发了《促进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扶持肉牛良种繁育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半农半牧区暨浑善达克沙地肉牛规模化舍饲养殖若干政策措施》《促进肉牛精深加工若干政策措施》。
三、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提升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锡林郭勒盟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大力培育农牧业电子商务新业态,积极拓展直播电商营销新模式,激发新兴业态消费新活力,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和锡林郭勒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用网络赋能传统产业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农商文旅协同发展。2023年度,全盟网络零售额实现20.1亿元、增长24.6%;今年1-5月份,全盟网络零售额实现8.46亿元、增长20.2%。网络销售产品包括牛羊肉及制品、奶制品、粮油等地方特产。(二)强化企业金融扶持,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肉牛肉羊龙头企业助保贷引导资金管理实施方案》《锡林郭勒盟2023年“抗旱宝”引导资金管理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和C端销售方面的持续扩面,解决加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三)加大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将符合审贷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对有高额度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由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2024年上半年,全盟为173名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88.5万元,其中,高校毕业生15人299万元,农牧民85人1688.5万元。
四、推动完善小农牧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农牧民收入增长,提升农牧民收入增长,提升小农牧生产户与大市场的有效结合
以鼓励引导返乡入乡留乡人才(含高校毕业生)在本土创新创业就业为抓手,注重引进项目、资金、技术、智力等个方面发展要素,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岗位,支持现代种养殖业、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等乡村产业发展。一是为开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各类市场主体(含农牧民工创办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全盟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置了开办企业专区,全面推动实现提交“一套材料”,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的高效工作模式。同时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免费开设创业指导培训课程,专门开设打学生创业指导课程以及电商创业课程,有针对性组织农牧民创业指导培训和城镇人员创业指导培训,将有创业意愿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2023年累计为1093人提供创业培训。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注重引进培育优势特色企业,在牛羊肉精细分割、精品包装和熟食制品等方面发力,推进农畜产品加工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提高羊皮、羊毛、羊尾脂、骨血脏器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切实提升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到 2025年,全盟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产值比达到2.8:1,羊皮、羊尾脂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到85%。发挥政府与市场分工协同效应,完善农牧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二) 重点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浑善达克沙地、半农半牧区、主要水系流域建设以优质西门塔尔牛、华西牛为主、安格斯牛为辅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带,在锡林浩特市、阿旗、东苏旗、西乌旗、东乌旗、蓝旗、白旗、黄旗建设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锡市、阿旗、东乌旗、西乌旗、东苏旗打造现代马产业基地,在西苏旗、东苏旗和二连浩特市打造驼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盟肉类产量达到35万吨,奶畜存栏达到35万头 (只),奶类产量达到73万吨以上。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提升农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全盟区域性农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加快农畜产品分拨、包装、预冷等集配装备和分拨仓、前置仓等仓储设施建设,支持苏木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嘎查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和电商服务条件建设。依托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项目,重点建设一批马铃薯储窖、果蔬储藏库、农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改善仓储运输条件,实现错峰上市,补齐全盟冷链物流短板。
(四)进一步深化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培育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签订农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推进农牧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保底收购、托管服务、股份合作、利润返还、土地经营权流转、吸纳就业等方式,与农牧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到2025年农牧企利益联结比例、紧密型比例分别达到90%和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