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承载着百姓安居的期待。近年来,锡林浩特市把解决房产“办证难”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瞄准堵点痛点,立足职能职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服务举措,全力建设服务一流、人民满意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确保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收到了一份由河北省唐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起的一笔河北滦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理房屋抵押权首次登记的“跨省通办”登记业务申请。以往办理抵押登记需要本人到房产所在地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但该公司因工作繁忙无法前往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办理。
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在接收到这笔“跨省通办”业务申请后,立即帮助该公司办理了抵押登记业务,并为申请人生成了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将纸质《不动产登记证明》邮寄至申请人提供的邮寄地址,成功协助申请人顺利完成不动产登记的办理。
此次“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成功办理,不仅为申请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实现了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的不动产登记“异地申请、属地审核”的“跨区域通办”模式,打破了“归属地办理”的传统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可以在不同地域间的登记服务大厅申请登记,实现不动产登记“就近办理、一次办成”,有效地解决了产权人在居住地和不动产所在地“多次跑”“往返跑”的问题。
不动产登记工作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产业项目。只有真正实现“数据线上跑”代替“群众线下跑”,才能真正提高不动产登记的便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涉及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与住建、税务、民政、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实现数据系统内嵌共享,实时调取、验证所需信息,部分业务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建设“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让申请人通过政务门户网站、蒙速办APP等多种方式,提供互联网+平台提交申请资料、查询办理进度、在线缴费、在线缴税、领取电子证照等服务,无需到现场办理,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通过线下不见面审核申请材料,减少申请人的现场等待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缩减环节、减少材料和缩短办理时间等方式,让办证环节从原来的4个减少到了3个,二手房交易所需材料由原来的5项缩减至3项,商品房交易所需材料由6项缩减至4项,不动产转移等一般登记的办理时间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当日办结,抵押登记的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小时办结。注销登记、查(解)封登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等业务事项实现了“即时办结、立等可取”的高效服务模式,为群众带来了切实的便利。2024年,累计办理全盟通办29件,“跨省通办”1件。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通报表扬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名列其中,被评为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
下一步,锡林浩特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认识“六个行动”的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深入了解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全力打造审批服务新亮点、新标识,助力企业发展“加速跑”,全面保护人民群众的不动产权益,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