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x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社会救助

锡林郭勒盟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 提升经办服务效能

发布时间:2025-03-27 来源:锡林郭勒盟民政局

  

  为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优化基层服务效能,锡林郭勒盟聚焦“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流程、统一公开”目标,开展社会救助示范点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为抓手,推动社会救助服务提质增效。
规范窗口标识,强化服务辨识度。统一部门标识。苏木乡镇(街道)必须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悬挂“民政”标识,服务窗口至少配备1名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并放置工位牌,提升群众办事便利性。规范救助标识。设置救助政策宣传栏、业务指引牌及无障碍标识。
       优化窗口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严格服务行为。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规范工作人员仪容仪表、举止行为,杜绝推诿拖延。规范服务用语。制定标准化应答手册,使用文明用语,建立服务评价机制,接受群众监督。透明事项告知。采取窗口告知、线上告知、宣传资料告知等方式,公开申请材料清单、办理流程及时限。
规范经办流程,实现精准高效。简化受理流程。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鼓励各地统一制订社会救助多种事项一次受理申请书,在确认保障基本生活救助后,推送至相关部门受理,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压缩办理时限。审核确认权限下放的地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无重大异议的案例取消民主评议环节,运用“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入户核查”提升效率。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复核救助对象资格,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精准”。
       强化系统操作,推进数字化赋能。熟练使用内蒙古数字民政工作平台,规范操作权限和流程标准,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全域共享”。加强数字监督,定期巡查救助平台业务经办单据,提升办结率。
深化公开机制,保障透明公正。政策公开全覆盖。通过政府网站、社区公示栏等渠道动态更新救助政策及认定标准。制度公开可监督。制定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监督等机制上墙制度,做到工作职责、救助政策、办理流程、监督投诉电话、探视巡访制度“五上墙”。结果公开常态化。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设立固定公示栏,初审公示名单、新增审核确认名单,并实时更新。
      规范救助档案,夯实工作基础。核查信息资料准确。完善入户调查各项信息,及时将家庭结构、身体状况、收入支出、财产等信息补充完善至数字民政系统,救助对象档案完整。推行“一户一档”电子化管理,统一档案编码规则和保存标准,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备查,关键材料需经办人签字确认。公示文书规范。统一使用数字民政系统导出公示名单,公示公布申请人姓名、保障人数、保障金额等信息。
目前,首批5个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年底前实现全域覆盖。通过标准化建设,救助服务效率提升3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为构建高效、阳光的民生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